十六夜

关于太二的脑洞

按原著看老二是真的想和太子争皇位,但任我想破头都想不出为什么要争。他的想法转变点在哪。

感觉还是剧版又佛又丧的气质更符合我胃口,他那么高傲,让他一开始就不想争,心里明白,也总比任人摆布自杀的结局强。

我想的最好的结局,就是你做你的九五至尊,我做我的江湖散人,山高水远,有缘再见。

1.

世人都道太子与二皇子争权夺势势如水火,只有李承乾知道,他的好二哥对皇位没有半点兴趣。

二皇子如日中天,太子不堪大任的传言,

世人所谓的势如水火不过是他的好父皇做给他看的。

他喜欢诗词歌赋琴棋书画、但他没有对那位置的渴望。他的野心是想要活的更自由,不用每在各路探子的安排下不得喘息,拜托从出生便被那位九五至尊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命运。

一为乾,一为坤,一阳金,一阴土,土生金,他成全他,出生便注定了。

2.

他记得他与二哥并不开始就像现在这样。

大哥征战在外,四弟尚无,宫中只有他与二群年始相仿,每日在书房习文,他就看二哥少年抽条的身影懒懒的斜在案几上,一边毫无爱惜的拿着无趣的圣贤书一手拈着葡萄、边上看去他唇角被汁水润泽的亮晶晶的,刘海遮住侧颜,未束发、未着靴,比女子都清秀些许,自有女子没有的高华气度,气的太师一遍遍喊难当大任。他咧嘴笑,我行我素。这与太子不同,他自小便知要表出储君风范,做给人看。

他隐隐觉得二哥不是不知,只是不愿罢了。

这让他羡慕。

阳光撒下来,半散的墨发,落在画纸上,定格成永恒,

他记那幕许久,固执的不愿忘却。

3.

太子没跟人说过,他挺喜欢和他二哥起被骂的。

那时候也才能有真切的感到,他们是同一战线的。让他有种暗自的窃喜,难道之于人。

4.

父皇想为二皇子封王,让他离京。这事谁也没料到太子是第一个知道的。

他的声音又冷又静,毫无犹豫,“儿臣尚幼,尚须二哥提点。”

庆帝的声着从九天之上传来,良久“你想好了。”

他再拜扣首“是”。

庆帝挥了挥手,他作揖,出宫门前,他听到一声:

“若你有一分犹豫,太子便换人吧。”

他茫然觉得,李承泽被以某种形式放弃了,茫然生出一种兔死狐悲的凄凉。

他拜辞,以袖掩住父皇眼中的探究和深意,出门凉风一吹以袖,方知汗已湿透内衫。

5. 

二殿下留在京都,是陛下的主意。

太子便方寸大乱,行事愈加急躁鲁莽,朝野上下哗然,京都人心浮动,暗暗揣测陛下是否有废储之心。

若他合格了,二哥便留不下了。

6.

他在二哥府中有许多探子,他也知道他府中也有不少,无伤大雅时,权当互相传个消息,还省了费心打听。

一日他知晓他醉在醉仙居,不知哪跟筋搭错,找了一帮门客便去了,活像捉奸。

醉影红绡,凤帐鸳被,老二醉醺醺的,声音又软又哑。

谢必安不在身边。他那点旖旎心思瞬间清醒下来,这是他的意思。

他任他的二哥唇瓣贴近他耳畔,湿热的呼吸喷洒在耳阔,略痒。

他声音轻轻的。让你登大宝,放我逍遥,换否?

他轻轻推开他。笑道二哥醉糊涂了,命人将他送回王府。

第二天,不过是太子了撞见二皇子眠花宿柳的窘态罢了。

第二天,他们就还是父亲想要的好儿子。

没人知,第二天,太子房里多出许多纸灰,烧的,是他的仕女图。

(老二是有点被皇帝控制逼疯了,他的意思是他俩赌一把逼宫,太子不敢赌,也不想他离开。)

7.

京都不太平了。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。皇帝洒了一把鱼饵,鱼儿都上来夺食,扰乱了一池子春水。

几年后,他久违又看到二哥百无聊赖眸光下的兴奋和隐隐欣赏。

他隐隐不舒服,说不上来。

在密探传达那句“范闲与我平生知己”时达到机极致。

我们才是最了解彼些此的人,不是吗?

最了解你的不是朋友,而是对手。

血脉相连,生息相通,京都里再没谁像你我这般亲密了。哪来的知已。

既然得不到,杀了便是了。

评论(11)

热度(152)

  1. 共5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